4月8日,县司法局坚持多方联动、多元共治、集成集约的理念,充分整合社区、社会和司法行政资源,在牛山街道杏林社区建立以“线上+线下法律服务”系统为枢纽、多元联动法律服务机制为核心的“社区法律之家”,搭起法治服务“新平台”。县司法局局长黄立强,牛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徐军、街道办副主任冯泉瑞,司法局分管领导和社区负责人等参加交流座谈并举行揭牌仪式。
△牛山街道杏林社区“社区法律之家”座谈会
黄立强强调
社区法律之家作为民生工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期待,要以社区法律之家建设为抓手,不断改进和完善基层法律服务,切实惠民生、促和谐。一要加强重视,争取支持。要向党委政府主动汇报社区法律之家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争取街道、村(社区)支持,优化基层有关职能职责并融入社区法律之家平台,为群众提供好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二要务实推进,提质增效。要按照相关文件要求,真抓实干,建好硬件搭好平台、健全机制规范运行、做优服务解决问题,让老百姓切实得到实惠;要落实纪实管理,并定期分析、不断改进,促进法律服务提质增效。三要善于总结,积极推广。要认真总结之前社区法律之家建设的先进经验,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典型做法,不断提高社区法律之家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并积极推广应用到建设全县的社区法律之家实践中。
△黄立强局长为“社区法律之家”赠送法律书籍3000余册
△“社区法律之家”揭牌仪式
关于“社区法律之家”,
一起了解一下吧!
作为基层治理的一种模式,社区法律之家是由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自治为主、社会参与、服务实践、满足需求的多元化社会治理平台,有助于推动法治教育与法律服务、基层民主自治的深度融合。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都能在社区法律之家找到答案并予以解决,通过法律进社区等多项基层法治宣传活动,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信仰根植人心,以此来增强群众“遇事找法”的法律意识,让越来越多群众主动参与到法治建设的实践中,加速社区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
一、“资源+服务”打造社区法律服务便民微平台。以群众法律需求为导向,依托现有的社区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司法行政、社区及社会多方资源,灵活设置普法讲堂、法律服务工作室、调解室、法律援助联系点等微型平台,使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得见法治文化、享受到法律服务、感受到法治熏陶。
二、“线上+线下”建设“互联网+法律服务”智能平台。依托社区业主微信群,植入县司法局“晶小法”智能普法平台,针对性的发布法治类宣传信息,社区居民也可以通过微信群随时咨询法律问题,获得专业的法律服务。
三、“法治+共治”建多方联动结合服务机制。把司法行政工作融入社区治理全过程,整合调动基层组织、网格管理员、社区服务人员等社区力量,法律顾问、调解员等专业力量,共同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法律需求收集、免费释法解惑、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形成以共治推动法治、以法治保障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