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榴街道紧紧围绕省市县关于推进法治创建部署要求,聚焦“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聚力创新引领,强化责任担当,拉高工作标杆,打造“法治石榴”特色优势,助推工作提质增效,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趟”出一条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石榴特色基层法治创建新路径,汇聚起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法治石榴生机勃发。
聚力思维创新,激发创建动力
践行“新思想”,提高新站位。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法治是第一保障”意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守保障发展职责,把法治创建放在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去统筹谋划,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坐不住”的危机感,坚持问题导向,扣紧责任链条,倒逼工作提升。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强力推进法治石榴建设。
聚力理念创新,厚植创建根基
在固本强基上积极作为,把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提升法治石榴创建水平的一项重要抓手,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因地制宜打造石榴法治文化广场、石榴法治农家书屋等特色载体,以法治阵地“内涵”,浸润群众心灵,将法治触角延伸至最基层,实现力量整合在基层、工作合力形成在基层,形成生动实践。基层法治文化蓬勃发展,为法治石榴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聚力特色创新,打造创建品牌
狠抓法治创建重点难点,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创立普法新形式,架起法治与群众之间纽带桥梁,春风化雨,营造法治石榴浓郁氛围。
一是创立“精准普法”新形式。以打造互动型、服务型普法新形式为着力点,投资兴建法治信访服务中心,针对辖区不同社会群体,构建 “一站式”普法新形式,进行“一对一”“吃小灶”式普法,将科学、精准理念导入法治宣传体系,全方位满足群众日常法律需求。近年来,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件,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上级领导充分肯定。
二是创立“超市普法”新形式。整合街道综治办、司法所、文化站等资源,开设“普法超市”,让群众在领到一份精美普法“服务折页”的同时,免费阅读“超市”法律宣传读本、观看普法教育专题片。“普法超市”自开设以来,受教育群众达3万余人次,实现法治文化宣传由“硬性灌输”向“潜移默化”转变,使群众在润物无声中受到法治文化熏陶。
聚力科技创新,提升创建效能
公共安全,是平安建设“晴雨表”“风向标”,突出科技创新引领,构建全方位立体化防控新体系,提升治安防控新效能,筑牢法治石榴 “压舱石”。
一、打造“平安眼”。设置联勤指挥室,实施技防“天眼”等工程建设,投资100余万元,安装监控点100个,新建高空瞭望塔4个,监控管网全长达10余公里,实行全景式监控,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技防规范化运行率达95%以上,重点单位技防建设达标率达100%。
二、编织“平安网”。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建成村级综治中心6个、共划分网格44个,累计配备网格长44个,以综治中心为载体、网格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支撑的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已初步形成,真正实现“网格全覆盖、工作无缝隙、服务零距离、管理无漏洞”。
三、构建“平安盾”。建立警务新模式,精耕治安“责任田”,设立浦西、兴隆、埝河三处警务工作站,警务工作站履行应急处置、巡逻防控、社区警务、服务群众、报警求助等职能,24小时高效运转,打通精细精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聚力实践创新,彰显创建质效
为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街道积极探索青少年管理新模式,打造青少年素质教育特色品牌,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新水平。
一、撑起“保护伞”。开展“护航青春•法治进校园”系列活动,开展“上好法治第一课,推进法治进校园”等主题实践,开展交通安全、防范校园欺凌等方面宣讲,充分运用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为青少年学生撑起法律保护伞”,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提升依法治校水平。
二、筑牢“防火墙”。组织派出所民警、街道平安志愿者等深入乡间、深入家庭,走村入户向青少年发放装有防火、防盗、防骗等安全防范知识的“平安大礼包”,与青少年促膝谈心,增强情感交流,针对实际问题,为青少年“把脉开方”“点穴化解”, 筑牢安全“防火墙”,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三、盘活“大棋局”。在创新群防群治方法手段上寻破题之策。通过整合社会力量,拓宽参与渠道,在辖区17个村成立警民联防室,成立青年义务巡逻队,实行义务巡逻制。派出所组建便民服务小组,开通便民服务热线,盘活群防群治“大棋局”,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攀升。
快马加鞭征如虹,乘势一飞万重山。立足新起点,街道将以思想的破冰,实现行动的突围,以“从头越”的决心与行动力,以创新为“标配”,搭建“发力支点”,因势而动、乘势而上,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以崭新姿态破浪扬帆,助推法治石榴提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