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县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立足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实际,全警动员、全力以赴,在优化交通秩序管理、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文明素质上狠下功夫,着力解决一些交通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全力服务保障全县“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和“整洁、顺畅、宜居”东海建设。
在全县召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后,交警大队第一时间召开会议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创建重点工作部署推进会,全面部署工作方案,落实责任分解。期间,交警大队还强化部门协作,多次协调住建、交通、城管等部门负责人实地察看调研城区主干道渠化、改造工作,并建立常态化综合协调机制,构筑创建合力。根据创建工作方案,对城区创建中的5条文明交通示范路、10个文明交通示范路口,不定期开展文明交通指数测评工作,确保交通管理项目不失分。
为确保创建工作取得预期目标,交警大队根据创建文明城市目标要求,发起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攻坚战役。在日常勤务上打破常规,采取动态布警、弹性执勤的工作方式,让警力下沉。依托城区“网格化”管理,“公安+城管”“交警+巡特警”勤务运作模式、城市交通联合执法铁骑大队“3+X”勤务等机制,定期抽调大队领导、机关所队长参加城区文明示范路段、路口高峰执勤,严格落实路长制,切实提高路面见警率、民警管事率,竭力消除管理死角。同时,常态化开展酒驾毒驾、涉牌涉证等专项整治行动,每周定期在县城区主要进出路口设立检查点,抽调路面中队警力集中开展违法专项整治不少于三次,采取定点检查与流动巡逻相结合的勤务方式,常态化组织开展酒驾毒驾、涉牌涉证等专项行动,形成严管高压态势,先后共查处酒驾1098起,机动车涉牌涉证2421起。
在创建期间,交警大队还对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斜穿马路、机动车乱停乱放等显见性交通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整治,确保城区主要路口、路段交通秩序达到文明城市测评标准。交警大队按照见违必纠的原则,主要路口重点查处非机动车越线停车、闯红灯、逆行、行人不按信号灯行走和翻越护栏等交通违法行为;城区主干道重点整治机动车不按规定停放、闯禁区以及出租车、公交车乱停乱放,采取“空中巡逻,地面出击”模式,在利用违停抓拍球机定点抓拍的同时,安排“铁骑队”8组警力实行流动管理模式,从早上6时到晚上8时,每半小时巡逻一遍,先后查处行人、非机动车违法39640余起,劝阻、制止行人、非动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3780余起。
为彻底铲除城市交通“牛皮癣”,自8月1日起,交警大队大刀阔斧开展非标三四轮车集中整治行动,每日7:00至22:00,围绕城区主次干道重点道路,采取固定检查与流动巡查相结合、外围查堵和重点路段严管相结合的方式,严厉查处生产、运输、销售、拼(改)装非标三四轮车,非标三四轮车闯禁区、闯红灯、逆向行驶、乱停乱放,非标三四轮车非法载客营运等交通违法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纠正违法行为不放行,不消除安全隐患不罢休。
为进一步改善城区的道路交通通行条件,交警大队把规范城区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及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科学组织城市交通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交通设施排查整改及建设完善,对晶都大道、迎宾大道、海陵路、中华路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隔离护栏、信号灯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完善,增设交通诱导屏、交通安全宣传牌(空标、地标),打造创建工作亮点。
目前,已在晶都大道、迎宾大道、海陵路、245省道、奔牛广场等路段设置交通诱导屏24块,增设、更新交通标志标牌69块,重新施划完善12处示范路口标线,对48处交通信号灯进行联网控制系统建设。针对各条示范路、示范路口交通流量,适时进行调整,优化交通组织,合理路口渠化,协调绿化、城建等部门对5处示范路口进行了拓宽,对5条示范路的非机动车道铺设沥青进行“黑化”,翻新路牙石,施划停车泊位,在晶都大道、奔牛广场等路段设置左转弯待转车道8处。在晶都大道与牛山路路口、海陵路与牛山路路口、海陵路与迎宾大道路口安装了12处电子劝导员声响提示装置。同时根据交通流量变化,适时调整信号灯配时,进一步改善了道路交通通行环境,有效提高了路口通行能力。在充分做好道路调研的基础上,全力推进示范路停车泊位、停车场建设,对有条件施划停车泊位的示范路严格按照施划任务及序时进度要求,做到“应划尽划”,竭力满足群众出行需要。
为进一步营造创建氛围,交警大队还与积极与多家相关部门配合,建立并落实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确保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借助县电视台、《东海日报》、东海县微平台、东海政法微平台、“晶都交通”公众号、东海交通广播等传播载体,开展交通安全集中宣传,曝光交通违法行为,发布路况信息,利用车管所手机短信平台对驾驶人进行路警示教育。借助城区主要路口交通诱导屏、电子显示屏、交通宣传栏、公交出租车电子屏等平台,集中宣传“讲文明树新风”“文明交通晶都行”等公益广告,在城区各大酒站、公厕粘贴“开车不喝酒”“不闯红灯从我做起”等交通安全宣传挂图、标语,协调城管等部门在城区十字路口周边区域公共宣传载体上刊播文明交通有关公益广告。在海陵路与牛山路交通岗亭建成微型教育基地,在日常交通违法查处过程中,要求交通违法人员到微型教育基地宣传参观学习,由民警分析并模拟行人闯红灯、酒后驾驶所带来的危害性,违法行为人还可以亲身体验撞击试验模拟器带来的特效,并观看公安部精心制作的强行超车、酒后驾车、校车超员超速行驶等警示性教育宣传片。
在创建中,交警大队还积极组建志愿者队伍,开展文明交通实践,联合县文明办组织党团员、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成立交通志愿者队伍,签订文明交通《倡议书》,定期上路协助维护交通秩序、劝阻交通违法行为,宣传文明交通常识,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共同体验和参与文明交通。同时,在全县驾校学员中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实践活动,要求凡是通过科目一理论考试的学员都要参与不少于4小时路面协勤活动,协助民警纠正不文明的交通行为,面对面开展宣传普及交通安全法规和文明交通常识。目前,该大队先后联合电视台制作文明交通公益广告5条,曝光各类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106次,发放机动车规范停车告知单等各类宣传材料8万余份,发送文明出行短信提醒2万余条,联合文明办、教育局、交通部门开展联合宣传活动8次,联合中国江苏网、江苏网宇传媒开展酒驾毒驾、行人非机动车显见性违章集中统一行动等网络直播6次,全力营造文明交通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