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法学会自2017初实体化运作以来,紧扣“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基调,紧紧围绕“抓业绩创特色、以活动求活力”工作思路,以创新为引领,聚焦县域特点,敢闯敢试,倾力打造“政法新媒体宣传、法治示范引领、民生服务保障”三大“升级版”特色品牌名片,宣传了东海政法新成效、绽放了东海政法新魅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探索具有东海特色的法学会工作新路径,为建设“强富美高”新东海提供坚强保障。去年3月,相关典型经验做法被省法学会予以全省推广,今年2月,被中国法学会予以全国推广。
一
打造政法新媒体宣传“升级版”
县法学会充分发挥政法新媒体宣传“新引擎”作用,聚焦政法生动实践,精准实施中央政法委:应对“三大挑战”,开展“四大宣传”,提升“五个能力”,抓好“六项保障”新战法,不断提升政法新媒体宣传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全新构建“两报一微一网一栏”政法新媒体宣传新格局,为高质发展提供强力舆论支撑。
《东海日报》设立《政法在线》专版。每周一版,已连续刊印88版。刊载《扎根基层的“金牌调解员”老马》《用阳光心灵守护青春年华—未检科工作纪实》等多篇有温度、接地气文章,开辟“政法风采下基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等专栏。特别推出《政法战线值班备勤工作纪实》《国家安全宣传》等专版。对全县“十佳政法干警”“十佳行政执法标兵”“法治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等开展系列报道。

《东海电视台》开辟《晶都政法》专栏。聚焦政法一线,从平民视角策划制作了《东海警方28小时速破特大珠宝盗窃案》《东海警方:“亮牌拆灯”行动,聚力平安交通》等多组专题报道,在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已连续编辑40余档。

同步创办《东海政法》周刊(已连续刊印37期),开通东海政法网站,打造集政法资讯、平安动态、法治新闻、便民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媒体宣传平台——东海政法微平台。



《东海倾力打造“165”社会治理新模式》《全力打造新媒体时代政法宣传工作“升级版”》《聚焦法治生动实践 以创新为引领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法治文化宣传新格局》等多篇典型经验被《中国长安网》《民主与法制》《中国法学会》《江苏法制报》等中央、省级新闻媒体刊载。
二
打造法治示范引领“升级版”
县法学会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强化协同联动,与法治东海同向而行、协同发力、相得益彰,将“独角戏”升级为“大合唱”,绘出法治“同心圆”。通过加强法治阵地培育、载体创新、范围拓展,强化法治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法治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渗透力,为法治东海建设营造浓郁氛围,强力提升依法治县能力和水平,打造更具“质感”的法治东海新高地。
出台《关于加强全县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实施方案》,县级层面建成法治公园2个、法治广场2个、法治景区2个,乡镇层面建成法治文化阵地40余个,打造法治文化墙万余米。培育安峰镇法治文化广场、李埝林场御园法治文化景区等法治典型。

同时,注重将法治元素与地方文化品牌相融合,与少儿版画资源相融合,建成全国首家少儿法治版画宣传教育基地,举办征集评选巡展活动。与苏北琴书相融合,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培兰表演的《劝赌》《虐待老人法不容》等法治作品,打造独具东海特色“法治书场”。
开展“护航青春•法治进校园”“七彩光—青春护航”法治征文、“青春与法同行”青少年法治手抄报等活动,聘任校园法治小记者160名,通过开展采风等形式,强力提升依法治校水平。构建“网络普法联盟”,开展“与法律同行”新媒体普法大赛,创新推出“小翟说法”“晶小法”等特色普法品牌。同时,举办“政法干警永远忠于党”文艺汇演、“我骄傲•我是政法人”主题演讲比赛、“政法杯”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举办“政法大讲堂”8期,邀请省政协常委、省法学会副会长朱华仁等省市县专家学者作法治专题讲座。组织政法综治干部赴井冈山、延安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培训班2期。

三
打造民生服务保障“升级版”
县法学会在工作实践中,紧扣核心要点,把握关键要素,找准角色定位和突破口,做群众最“盼”事,解群众最“难”题,与民生同频共振。结合县域实际,从服务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出发,打造护航企业发展“护卫舰”,从融化社会矛盾“坚冰”出发,打造社会矛盾化解“破冰船”,不断强化民生服务保障实际成效。
打造护航企业发展“护卫舰”。县法学会聘请法律专家、律师,成立“法律专家顾问团”,赴东港针织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开展“法治护航进企业”活动,积极开展《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定期开展“企业法律体检”,对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等内容进行审查,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帮助企业职工解决各类法律疑难问题。同时,召开建筑、快递等行业法治护航座谈会、行政执法专题研讨会,培训会。组建“法治讲师团”赴重点企业开展系列法治专题讲座,强力提升依法治企水平。

打造社会矛盾化解“破冰船”。县法学会在借鉴吉林省东辽县法学会经验基础上,整合县域资源,在县信访局接访中心设立“法律专家服务站”,充分发挥律师作为“法律明白人”和“第三方”优势,采取遴选方式、选拔党员律师、骨干律师入驻接访中心,建立了代理、听证、解答、回访、化解等一整套工作机制,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同步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由接访律师帮助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办理援助申请事项。“法律专家服务站”自去年成立以来,共接访885件,1500多人次,引导劳动仲裁、诉讼32起,参与疑难信访积案会办27次,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121次,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登高瞭望,方知远山长。立足新起点,县法学会将聚焦高质发展新动能,以一以贯之“工匠精神”,进一步负重加压、补齐短板,加固底板,打好“组合拳”,亮出“成绩单”,按下高质发展“快进键”,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奋楫扬帆,破浪前行,勇当尖兵,书写新时代法学会工作答卷之“东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