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海县检察院紧紧围绕服务发展大局,通过创新实施“通畅工程、联动工程,疏浚工程”三项工程,推动涉检涉诉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健康平稳运行取得良好成效。2017年8月,东海县检察院再次蝉联“全国文明接待室”荣誉称号,连续六届获得该荣誉称号。
一、主动搜索和化解风险隐患,实施群众诉求“通畅工程”。一是深入推进司法办案预警工作。加强办案风险评估,把司法办案与化解矛盾紧密结合,对有可能发生上访的涉检信访案件,根据涉及的矛盾和风险大小,分别列入“红、黄、蓝”三色预警清单,与释法说理、刑事和解、检调对接等工作有机衔接,提前预防和化解不稳定因素。共办理风险预警评估及有效处置1216件。二是全面整合信、访、电、网等诉求表达渠道。建成集控告、举报、申诉、投诉、咨询、查
询于一体的检务公开平台和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建设。依托检察信访信息化工作平台,科学设定审查受理与甄别分流的条件和程序。优化接待窗口服务、改进接待措施,推出“601”服务模式——六秒钟上前接待、零距离接触、首问责任制;建立“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的“三好”接待标准。严格坚持检察长周三、周五接待日制度,值周领导每日接访制度。依托院“一站两微一端”等自媒体优势,使群众可以通过微信、院门户网站等多种途径及时了解举报回复的相关信息。三是加强重点信访案件排查工作。对重点信访案件的排查,切实做到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对缠诉不休的老上访户、闹访户,变被动上访为主动下访,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妥善处理,做好息访工作。共化解涉检信访积案12件,检调对接98件,办理告急访7件,集体访8件,无一例赴省进京上访。
二、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实施处置工作“联动工程”。一是建立联合处置和一体化办理机制。联合县法院、公安局、司法局出台《关于联合处置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以“纵横交叉、立体推进”的模式加强外部衔接、整合内部资源,形成合力化解信访矛盾。对属于本院管辖的信访案件及时受理、分流、答复,并邀请人大代表、律师、社会群众代表等第三方无利害关系的人员,联合公开审查答复。二是建立集体访、告急访、闹访事件处置机制。出台《涉法涉诉案件一体化办理流程图》、明确规定遇到该类信访案件时的处置措施、流程和应急预案,及时、高效、稳妥应对和处置紧急情况。三是建立健全举报线索管理机制。制定《举报线索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规范线索的审查、回复、清理等工作,定期对线索的查办和反馈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存在问题。及时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参考决策。四是建立司法救助机制。针对救助金少、形式单一的问题,出台《建立社会化多元化救助机制》,建立社会保障救助、就业救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心理疏导救助等多元化的救助方式。共救助刑事被害人17件21人,发放救助金108000元,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
三、探索信访问题有效解决路径,实施矛盾化解“疏浚工程”。一是受理上“两审查、三确定”对信访事项进行规范及时分流。针对部分来信来访事项互相交织,审查甄别分流难度较大的情况,先由控申窗口接待人员初次审查,再由控申部门负责人进行二次审查,以确定信访类别。在“两审查”中以事项确定法、程序确定法、自愿选择法进一步甄别,即对控告申诉举报相互交织的信访按照反映的主要事项确定是控告申诉还是举报,以确定是否适用申诉程序;控告申诉举报事项并重,一时确定不了,由信访人自主选择确定信访类别,以便科学分流和及时办理。二是督办上全方位流程监控提升办理质效。信访件分流后,由控申部门办理的案件,针对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逐条逐项答复申诉人;分流到其它业务部门的信访件,控申部门以提醒函、催办函和信访季度分析报告的形式加大催办力度,督促其他业务部门的办理进度和质效。三是答复上实行“一一三”工作法提升群众满意度。对于办结的信访事项由控申部门及时出具一份答复函,答复函要求内容详尽、依据充分、说理性强;一份答复笔录,笔录要求听清、问明、记全、答准;对其他业务部门办理的信访事项的答复确定三步走程序,第一步先由控申部门负责答复,第二步对答复不服的由控申部门配合承办部门答复,第三步信访人要求检察长接待答复的由值班检察长与承办部门负责答复,力争最大程度化解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