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司法局自省厅部署“德法同行”活动以来,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把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他律与自律紧密结合,以“333”工程为主要抓手,在晶都大地形成了“重法厚德 德法同行”的良好氛围。
“三类人群”,让“德法同行”有目标有方向
“德法同行”,领导是表率。县局借助县委组织部、县纪委推出的对拟提拔、重用领导干部的“德法廉政套餐”,即廉政考试、廉政谈话、勤廉承诺、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五个一”系列活动,将德法同行始终贯穿其中,进一步筑牢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德法同行”,青少年是关键。为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正直善良、明礼诚信的优秀品质,东海县“德法同行”活动深入全县各中小学校,法治版画进校园、校园模拟法庭、校园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我给爸爸妈妈讲法德小故事”等一系列的校园德法文化活动与实时更新的主题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一同呵护校园德法文化与青少年学生共同成长。“德法同行”,农民群众是重点。东海县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3.6%,东海县司法局努力创新农村法治宣传模式,努力让德法宣传教育触角延伸到千村万户。充分发挥全县346个行政村的公告栏、大喇叭等宣传平台作用,以镇有横条幅、村有宣传栏、户有明白纸为抓手,广泛开展德法知识宣传。
三个特色文化,让“德法同行”有温度有内涵
依托水晶文化,打造 “德法同行”新品牌。县司法局把德法元素与水晶雕刻文化巧妙融合,把古代德法小故事融入水晶景石,给水晶赋予新的生命和德法内涵,创作出“徙木立信”、“卧冰取鲤”、“孔融让梨”等水晶雕刻作品,让法治文化通过水晶雕刻走进千家万户。依托版画文化,打造“德法同行”新模式。县司法局将版画文化与德法文化联姻,与县少儿版画中心共同成立东海县少儿法治版画创作基地,以青少年的角度来观察理解法治精神,用版画的形式鞭策社会丑恶现象,弘扬法治文明,倡导文明新风。依托温泉文化,打造“德法同行”新风景。温泉是东海县“三宝”之一,传说是仙女汤姑美为了拯救身患重病的黎民百姓,将灵芝仙水倒入汤沟,让洗过澡的人们变得身强体壮而产生。围绕这个美丽传说,县司法局将法治元素融入其中,依据温泉特色小镇的生态景观特点,建成3处德法文化阵地,全方位、立体式地宣传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法律法规,使生态景观和德法文化相融相合,让“德法同行”成为景区旅游的新风景。
“三个结合”,让“德法同行”有载体有阵地
做好‘借’的文章,借势借力抓好‘三个结合’,广泛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建成遍布城乡、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德法同行”文化阵地网络,浓厚“德法同行”文化氛围。与公共活动场所设施相结合,建设德法教育室外阵地。在县内法治广场、金牛公园、农家文化大院等文化公共设施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德法教育室外阵地。利用电子屏、橱窗、灯箱、草坪牌、等载体,打造一批德法氛围浓厚的典故、格言、警句、谜语、漫画等,有效彰显德法文化影响力和德法宣传渗透效果。与机关单位教育设施相结合,建设德法教育室内阵地。在机关单位原有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文化长廊等固定教育设施的基础上,借助声、光、电、自动感应等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德法教育室内阵地。先后依托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成县青少年法德教育基地,依托县烟草局“草香书屋”建成市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与现代大众传媒相结合,建设德法教育媒体阵地。大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型媒体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建立手机短信、微信普法平台,让干部群众只要一开手机,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德法教育。与县内主要媒体积极联系,先后开展了“学法守法、美德传家”“德在我心、法伴我行”“法治书法大赛”等主题活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极大提升了“德法同行”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了“德法同行”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