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法要闻
李埝:乡村大调解实现矛盾源头化解
日期:2017-06-26 10:53:29  来源:  作者:陈达 孙踊  阅读: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这是李埝乡实行农村基层社会矛盾有效调处化解机制取得的成效。村级矛盾纠纷多,涉及的利益一般不大,但冲突比较尖锐。一旦得不到解决或者解决不彻底,容易反复甚至引发社会问题,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李埝乡依托自身实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社会治理,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基层矛盾化解之路。

        李埝乡坚持重心下移,创造性地建立了“4355乡村大调解工作体系”,着眼于解决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优化社会环境,把矛盾化解在源头。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老张调解室”的诞生就是李埝乡“4355乡村大调解工作体系”中的一个细节。
        “4355乡村大调解工作体系”缘于李埝乡研究制定的《关于建立基层社会矛盾有效调处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按照这一意见,李埝乡健全完善基层社会矛盾有效调处化解机制,制定了“四级网络、三大平台、五支队伍、五项机制”。四级网络是指乡、行政村、自然村和村民小组四级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网络,各级网络有自己明确的职责,形成上下贯通、条块结合,逐级排查、梯次化解的工作格局。三级平台是按照“综治平台实体化”和“方便群众,集中办公”原则,在乡、工作片、行政村建立调解阵地,打造矛盾调处三级平台。乡设立了“群众诉求接待服务中心”和“矛盾调解室”;全乡11个行政村设立了“便民服务室”和“民调工作室”。安排值班坐班人员,及时受理群众诉求,化解一般性社会矛盾,并负责社会矛盾的收集调处和转交办理工作。五支队伍是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要求整合资源,在乡重点健全专职调解员和特邀调解员两支队伍。专职调解员队伍由乡司法所牵头组建,从退休司法干部、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中选聘第一批专职调解员,充实到11个行政村的专业调解室,从事专业调解工作。乡建立调解人才库,从辖区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中组建特邀调解员队伍,每行政村3人,全乡共选聘特邀调解员33名。在行政村重点健全法制指导员和调解志愿者两支队伍。法制指导员队伍由乡党委政法委牵头,在全乡11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综合素质高、基层经验丰富的政法干部作为法制指导员,提供法律咨询,指导群众走法制途径化解矛盾。调解志愿者队伍由村负责从农村“五老”成员(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军人)中选聘,这些人在村组威望高、懂政策、会工作,群众信服。同时,积极鼓励以个人名义设立有创意、有个性的调解工作室,建立扩大品牌调解员队伍。第五支队伍是稳定信息员队伍。全乡招聘的11名村便民服务专职代办员兼任稳定信息员,为群众办理诉求事项,帮助排查化解社会矛盾,整理调解档案,报送工作信息。完善五项机制是指建立健全定期排查、处理报告、会商研判、多调对接、评查听证等五项机制,有效整合基层综治、信访、司法资源,实现基层社会矛盾统一排查、统一报告、统一研判,规范了工作运行程序。目前,全乡已建立了社会矛盾调处化解四级网络,建成了各类调解组织33个,各类调解人员145名。今年以来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66件,调解率达99.63%。
        为保证农村基层社会矛盾有效调处化解机制的健康长效运转,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2016年李埝乡还投入100万元建设了规范的综治中心,以信息化为引领,以提高平安李埝建设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为目标,打造了横向联系各成员单位,纵向贯通乡、村、组三级的实体化办事机构,中心实行“一统、二分、三跟进”的服务模式,李埝乡综治办协调抓总,各部门配合,实现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综治信息收集研判、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法律援助与宣传教育、重点人群服务管理五项功能,做到了“人员合署、机制合拍、工作合力”,真正成为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中心,平安建设的指挥中心。今年以来,乡综治中心接待受理群众矛盾纠纷8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430余件,化解信访积案34件,分流部门办理诉求问题15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