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山东东营:统筹推进综治重点工作创新
日期:2017-06-07 09:29:46  来源:  作者:  阅读:

   今年以来,山东东营市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为目标,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主线,统筹谋划、整合资源,着力推进综治重点工作创新,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组织保障制度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先后8次听取综治和平安建设情况汇报,研究谋划工作思路和措施;市委书记申长友对“两打一整治”等工作多次作出批示;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参加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保工作会议,对校园安保工作作出部署;市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两打一整治”专项行动,20多个联网单位表示全力支持;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印发《关于推进全市各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全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成立由市委分管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市综治委针对重点工作任务,研究制定了平安东营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二是健全责任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自觉担负维护稳定“第一责任”,带头狠抓推进落实;分管领导靠上抓、具体抓;对年度目标任务,逐项细化分解,落实到县区、开发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单位,实行立项督查制度,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三是落实经费保障。市、县、乡三级均将综治和平安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重点项目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全力支持保障。市政府将居民小区治安卡口安防工程等建设项目列入2017年度民生实事,重点推进;全市共列支3亿余元,用于实施 “雪亮工程”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电动自行车智能化管理、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以奖代补政策等工作;按照市级不低于50万、县区不低于30万元、乡镇(街道)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落实各级综治中心年度工作经费。

  谋划设计科学化。市综治委坚持统筹考虑、整体布局,突出综治中心建设、“雪亮工程”、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等重点工作。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市综治办牵头在全市部署开展综治基层基础建设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调查、基层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摸清家底、摸透实情,找准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同时,着眼补齐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短板,协调公安、教育、住建、交通运输、邮政管理、卫生计生等部门,对校园安全、建筑市场、道路交通、寄递物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等重点领域各类风险隐患进行集中摸排,建立台账,分类施治,及时堵塞漏洞,提升安全防范水平。二是高点谋划定位。瞄准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奋斗目标,实施聚力攻坚,着力破解难题,打造一批“树得起、立得住、过得硬、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对近年来基层在工作实践中探索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市综治办组织专人进行了总结提炼,用制度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在全市予以推广,巩固自身优势;分市、县、乡3个层面,先后组织16批次人员赴临沂、广州、成都、重庆、贵阳等地考察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搞好内外结合,规范提升工作标准。三是严格标准规范。按照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加强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要求。新建实体化市综治中心,为副县级事业单位,编制9名;年内100%的县(区)、70%的乡镇(街道)、60%的村(社区)综治中心完成标准化改造;全市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联网率达到100%,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覆盖率、联网率达到80%以上。

  管理运作项目化。按照“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实施目标化、目标管理责任化、责任落实实效化”的原则,对综治重点工作实施项目化运作管理。一是细化分解任务。将综治重点工作分解成独立项目,逐项设定目标任务、建设重点、标准要求,逐一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完成时限,把项目任务量化、细化、具体化,形成实施方案,统一指挥调度,确保项目目标和措施清晰明确、便于实施。二是实行跟踪管理。市综治委根据相关成员单位职能,指定具体项目督导单位,发挥主管优势和专业优势,加强对各县区的业务指导,采取定期调度、督促指导、现场检查等形式,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及时指出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市综治办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每月通报进展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议,督促责任单位、督导单位落实推进措施。三是突出典型引路。按照“突出优势项目、实施重点突破、创出典型经验、发挥示范作用”的思路,选取综治中心建设、“雪亮工程”建设、网格化管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等9个重点项目作为“亮点工作”,重点攻坚,力争半年取得突破、一年创出经验、两年形成品牌。东营区承担城乡社区网格员职业化试点工作,从社会管理秩序和治安管理实际出发,把以往300户—500户为一个网格的标准,精简到150户—200户左右为一个网格,优化网格员队伍,整合网格员职能,由一人一职整合为一人多职,加强管理、提高报酬,充分调动网格员积极性,发挥网格在社会稳定中的“底座”作用。河口区承担“雪亮工程”建设,打造视频监控、巡防队伍、手机APP、电子巡更、一键报警、应急广播“六位一体”群防群治工作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广饶县按照“综治办+综治信息系统+N”模式,大力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成立正科级综治中心,加快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打造数字化、网格化、运转高效、反应快速的城乡一体化视频监控网络。利津县创新推行“平安50”巡防模式,通过奖励手机费等方式,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居家视频巡查、及时一键报警,进一步丰富了“邻里守望”、“十户联防”等群防群治模式。垦利区把校园安保作为“一把手”工程,试点推广“智能校园一体化平台”,实现校园管理智能化、食品监管透明化、校车管理安全化、保安人员专业化、治安巡防常态化,全面提升了校园安全管理水平。

  力量资源统筹化。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综治工作格局,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凝聚形成推进综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是统筹资源。建立健全有机衔接、有效协同机制,搭建联席会议、会商等平台,组织综治委成员部门共同抓好工作推进落实,实现集成效应。依托县、乡、村综治中心,整合信访、维稳、司法、公安等力量,实行一体化运作、实战化运行,打造综治工作的指挥、管理、协调、调度平台。整合基层综治力量,实行综治员、调解员、信访员、安全员、警务助理等“多员合一”运行模式,按照人员固定、任务明确、报酬从优、奖惩分明的原则,经过考核、选聘、培训,组建专职巡防队伍,统一服装并全部配备带有明显标识的电动巡逻车、反光背心、强光手电、橡胶警棍、催泪喷射器等必要工作装备,开展常态化巡逻守护,实现了对社会治安巡防的全时空、无死角。截至5月上旬,全市各级组建的3000余人专职巡防队伍正式上岗,开展巡防工作,有效提升了社会面防控能力。二是打防结合。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自4月份到年底,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两打一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黑恶霸痞势力、严厉打击“盗抢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集中整治社会治安乱点,形成严打整治高压态势,切实维护全市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三是工作整合。坚持以综治中心为平台、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基础、以“雪亮工程”为重点,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统筹谋划、统筹推进,真正达到“1+1>2”,提升综治工作整体效能。健全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问题联治、治安联防、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建立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进由政府出资为3级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购买责任险,确保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的落实。

  督导考核常态化。坚持把督导检查贯穿工作推进全过程,注重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实时传导压力,及时发现问题,促进综治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完善考评办法。研究制定《东营市2017年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核细则》,将综治中心建设、“雪亮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并加大分值权重,督促抓好贯彻落实。同时,将日常考核与年底考核结合起来,每两个月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占考核总成绩的30%,真正做到让群众来评判综治工作。二是定期督导检查。推动全市综治重点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立项督查内容,定期督查调度,掌握工作进展,推动工作落实。市综治委成立督导组,深入各县区基层镇街跟进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将整改情况纳入下次督导检查的必查内容,通过结果对比倒逼整改实效的提升。三是强化责任查究。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为抓手,运用通报、约谈、挂牌督办、实施一票否决权制等手段,进行责任督导和追究。近期,结合全市“两打一整治”专项行动,对治安问题突出、群众安全感排名后10位的乡镇主要领导和派出所所长进行约谈,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