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厦门边防警察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机制
日期:2017-02-13 15:15:57  来源:  作者:  阅读:

   “民警和社区女同志上门,又亲切又能解决问题,我们当然欢迎!”一位住在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未来海岸小区10多年的老大妈这么说。

  “自从派出所管理人口有了新力度,我们的小区治安形势才有了新高度。”小区物业保安这么说。

  “群众安全感上去了,发案率下来了,辖区管防手段有一套。”前来检查工作的领导这么说。

  究竟是什么“法宝”,让这个警务室成了老百姓、社区工作者和上级领导的“点赞”对象?近日,记者对厦门市公安边防支队嵩屿边防派出所未来海岸警务室进行了探访。

  男女搭配巧破“门难进”

  搬到未来海岸社区已半年有余,居民张珍体会最深的便是派出所的入户走访工作。

  “相比之前住过的社区,这里入户走访的频次很高。作为社区居民,我有满满的安全感。”独身居住的张珍对社区安全的疑虑在几次民警入户走访后被彻底打消,“一开始我还不敢让他们进来,后来发现来家串门的竟然是女同志,我自然放心了,话说的也多了。”

  未来海岸社区由5个小区组成,居民较多,还有100多名境外人员。要管理好这么多人,并非易事。派出所警务室配备10名流动人口专管警辅人员,分为5组,和10余名社区网格员搭配,在辖区内开展地毯式入户走访。

  入户走访的人员男女搭配——这是民警想出来的“小窍门”,可以提高入户的成功率。“通常大家对女性警惕性较低,所以上门先由女性网格员打头阵;男警辅人员在场,则可掌控一些突发情况。”社区民警沈昱介绍。

  “单身,无业,收入主要为老家房租,简单装修。每月一半时间居于外地……”翻开警辅人员小李随身带着的入户记录本,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内容,按照日期、住址分组,密密麻麻地写着。

  冗长繁杂的入户走访工作,乍看单调,却“暗藏玄机”。每次入户,都有大量信息需要录入,甚至是些常人看来“没什么用”的信息。一户一档,这份档案在每次入户后都会进行更新,如同为书本做的摘要,让人对住户信息一目了然,但凡有异动便可从中找寻线索。

  开启分色预警“红绿灯”

  2016年11月,龙岩警方查破多起系列盗窃案件,头号嫌疑人流窜到了未来海岸小区。那么多住户,上哪去寻?民警在流动人口信息库里,找出了匹配的人物,并根据其车辆进出信息,锁定了其在家的时间。不出意料,收网行动很成功——民警们手里厚厚的住户材料,成了抓捕关键要素。

  社区民警怎么能够如此快速锁定嫌疑人?这还得从未来海岸警务室建立的分色管理说起。

  民警将小区内的住户根据年龄层次、地区来源、历史表现、现实情况等,分为“红色重点户”“黄色关注户”“绿色放心户”,根据分类,民警的入户频次、走访力度也有所区别。

  被抓获的时候,嫌疑人纳闷地问:“你们怎么找到我的?”事实上,他在入住未来海岸小区不久,社区民警进行入户调查时,就发现了他的异常,于是将其列入“黄色关注户”分类——家中装修豪华、进出开豪车,但没有工作,收入来源可疑……

  2016年,未来海岸小区受理刑事类警情总数同比下降11.76%,分色管理在防控刑事类警情方面功不可没。

  角色互换都是“信息员”

  李铭,是未来海岸小区内一家房产中介的工作人员。这几年房市不错,李铭却没少担心——交易量、出租量增加了,纠纷也多了,因为总有一些不诚信的交易方出现。这家房子被一户多卖,那家房子交易了却因为房主欠债过不了户等,钱没赚多少,麻烦事却挺多。

  去年底,未来海岸警务室翻修后,李铭和其他几家房产中介的代表被请进了警务室——这一回,他们“升格”为管理者,和社区物业一起协同民警管理社区。

  有了管理权限,李铭能够知晓房屋产权信息,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纠纷的发生。当然,房产中介灵敏的市场嗅觉,也为警务室所用——民警能通过房屋买卖、出租,第一时间掌握到人口流动信息。

  成立“社区中介协会+物业联络员”制度,是厦门市公安边防支队嵩屿边防派出所未来海岸警务室的创新,在警务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