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东海县紧紧围绕建设“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法治东海目标,以争创省“法治建设示范县”为抓手,重点推进“五化”举措,全力提升群众对法治建设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法治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重推学法用法制度化。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制度,县两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明确县、乡两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每年开展集中学法活动2次以上;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学法时间不低于40个学时,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制度,要求县、乡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法工作与年终述职述廉同步进行,同时组织对领导干部述法情况开展民主测评,有力提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是重推执法司法规范化。开展案件评查活动,每季度选择一批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引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重点执法案卷,邀请市案件评查专家库的法制专家开展案件评查,及时发现、通报和整改突出问题。今年一季度评查活动发现、整改各类执法问题、瑕疵4大类11项,有力促进政法部门执法质量提高。开展明察暗访活动,政法委会同组织、纪检部门,重点对政法一线单位、窗口部门作风情况开展明察暗访,发现并查处突出问题,有力推动政法部门作风持续改进,今年以来共开展明察暗访活动3次,通报突出问题9个,查处责任人员5名。开展先进评比宣传活动。年终开展“十佳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十佳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十佳行政执法标兵”、“法治典型事件”、“法治典型人物”等系列评比表彰活动,并依托东海电视台、《东海日报》等媒体刊登先进人物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是重推法治宣传多样化。强化主阵地建设,加强政法委门户网站、东海政法微平台、《东海政法》简报等宣传平台建设,同时开辟《东海日报》“政法在线”和东海电视台“东海政法”专栏,今年以来共编撰刊发各类法治稿件60余条,法治宣传影响力不断扩大。强化法治文化建设,依托刘培兰法治书场,开展乡镇巡演10场次;开展第四届少儿法治版画征集创作,评选优秀作品100余幅,并在县版画中心和中小学校园进行巡回展示,法治文化感染力不断加强。强化示范点建设,落实县两办《关于加强全县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县城及周边建成2个法治公园、2个法治广场、2个法治景区和1000米以上法治长廊,各乡镇(街道)建成至少一个法治文化宣传阵地,争创省、市级“法治文化示范点”3个以上,法治文化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四是重推法治惠民常态化。推进法治护航活动,组织召开多场法律专题座谈会、研讨会,帮助行政执法单位、房地产领域重点企业等,解决多个涉法难题,受到服务单位、企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推进法律援助活动,打造“法律援助服务圈”,依托司法、工会、妇联、残联等部门建立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点)29个,乡镇法援服务站(窗口)建成率100%。县、乡两级平安志愿者协会组织会员走上街头、走进校园、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巾帼普法进校园”、普法宣传“春风行动”等活动,受到社会广泛称赞。推进满意度攻坚活动,集中3个月时间,从强化集中宣传、加强社会面巡防、推进技防建设、平安志愿者服务、民警入户走访等方面着手,强化跟踪督查、明查暗访,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队伍满意度显著提升,相关做法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五是重推法学会建设实体化。抓好组织保障,县委常委会多次听取法学会建设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从人员配备、办公场所、经费保障、工作机制和人才队伍等方面落实到位。目前县法学会设有专职人员5人,办公用房2间,全部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抓好机制建设,组织赴外地观摩学习,重点学习法学会组织架构、运行机制、规范管理等方面先进经验,建立工作例会、考核奖惩、会员管理等工作制度,保证法学会规范有序运行。抓好活动载体,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法律宣传等职能,建立法律专家库,组建法律专家顾问团、法治讲师团、法律专家服务站,开展“企业法律体检”、律师参与信访接待、法治专题讲座、法律助企研讨会等多项活动,受到服务对象广泛好评。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省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上,我县法学会相关经验做法得到省法学会的充分肯定,并予以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