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关于推进法治建设的部署要求,以法治理念为引领,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主线,以争创省法治建设示范县为载体,工作亮点突出,成效显著,精彩纷呈,走出了一条具有东海特色的法治建设之路。
积极开展“四项活动”,执法司法公信力有效提高。一是案件评查活动。抽调执法卷宗19件,邀请市法制专家开展案件评查,评查结论形成通报并限期整改,进一步提高政法部门的执法办案质量。二是明察暗访活动。会同组织、纪检等部门,重点对基层一线执法单位开展明察暗访4次,下发情况通报2期,有力促进进基层政法部门作风改进。三是“阳光司法”活动。法检两院完善“两微一站”平台建设,公安局全市率先设立派出所案管室,人大内司委推行法官履职评议工作,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四是“两个评选”活动。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2016年度“十佳行政执法标兵”和首届“法治典型人物”、“法治典型事件”评选活动。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参与公众投票95796人次,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高效重抓“三大建设”,法治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一是政法宣传主阵地建设。依托县委政法委门户网站、《东海政法》简报、《 东海日报》和东海电视台,充分发挥政法宣传主阵地作用,其中政法委网站做到及时更新、维护,《东海政法》简报每周1-2期,《东海日报》“政法在线”每周1期,东海电视台“东海政法”栏目每月创作播放1期专题节目,政法文化影响力不断深化。二是法治文化精品建设。举办政法专场文艺演出,共征集、遴选、排演各类节目21个。推进送法下乡,依托刘培兰法治书场,在各乡镇开展巡演10场以上。开展第四届少儿法治版画征集创作,对评选出的100余幅优秀作品进行奖励,并在县版画中心和各中小学校园进行巡回展示,法治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三是法治文化示范点建设。打造千米法治文化墙,新建房山镇、温泉镇法治小广场、白塔埠镇蔷薇村法治小长廊、平明镇纪荡村法治小游园等10个基层法宣阵地。去年9月份,县版画中心获评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
全力推进“四项工程”,法治惠民实效不断彰显。一是法治护航工程。县法学会牵头召开多场法律专题座谈会、研讨会,帮助行政执法单位、房地产领域重点企业等,解决多项涉法方面难题,受到服务单位、企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组织企业法律服务团、顾问团,深入开发区翰能电子等重点企业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活动4场次,提升企业依法经营意识和防范风险意识。二是法律援助工程。组织律师进驻县接访中心,按期参与信访接待,及时为接访领导和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政策解释和矛盾调处,推进信访矛盾及时化解。打造“法律援助服务圈”,依托司法、工会、妇联、残联等部门建立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点)29个,乡镇法援服务站(窗口)建成率100%。三是“案结事了”工程。开展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攻坚化解活动,落实领导包案、跟踪督办、联合会办等措施,上级督办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率90%以上。明确司法救助资金使用范围,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26起案件进行了审核,共核准发放救助资金10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6人,一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四是满意度提升攻坚工程。集中3个月时间,从强化集中宣传、加强社会面巡防、推进技防建设、平安志愿者服务、民警入户走访等多个方面着手,强化跟踪督查、明查暗访等有效举措,社会面见警率、处警率有效提高,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队伍满意度显著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下半年全省民意调查中,我县群众安全感为95%,较上半年90.5%提升了4.5个百分点,政法队伍满意度为86.1%,较上半年77.6%提升了8.5个百分点,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