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学会
东海县法学会:构建“一体两翼三提升” 实体化运作新模式
日期:2017-03-15 08:22:52  来源:  作者:  阅读:

         2016年,东海县法学会思进奋进,谋新创新,紧紧围绕“抓业绩创特色、以活动求活力”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抓手,丰富载体,构建以法学会实体化运作为核心,以“法律专家顾问团”护航企业发展、“法律专家服务站”化解矛盾纠纷等工程为“左翼”,以《政法在线》专版、《东海政法》专题片等媒体宣传为“右翼”,实现群众“安全感”、政法队伍“满意率”、法治创建“满意度”三提升的“一体两翼三提升”实体化运作新模式,宣传了东海政法新成效、绽放了法治东海新魅力,为建设“强富美高”新东海营造了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一、高点定位,高强度推进法学会实体化运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县委常委会多次召开会议,专题听取县法学会实体化运作情况汇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冯小宏高度重视法学会实体化运作推进工作,将其纳入县政法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予以强力推进。使县法学会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就从虚到实,实现了有工作人员、有办公场所、有活动经费、有机制保障、有人才队伍的“五有”目标。目前,县法学会有办公用房2间,办公面积达50平方米,有工作人员4名,全部配备现代化的办公设备。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县法学会不断夯实队伍自身建设平台 ,重点拓展基层法学会会员队伍。将会员覆盖面从机关向基层一线延伸,重点在司法机关、律师队伍、行政执法单位及乡镇(街道)、村(社区)发展会员,充分发挥其在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中的作用,努力建立一支经验丰富、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会员队伍。同时,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不断提高会员管理的服务水平。
        三是强化考核运用。县法学会负责打造的“法律专家顾问团”护航企业发展、“法律专家服务站”化解矛盾纠纷两大工程被列为2017年度法治创新重点工程予以强力推进。县委政法委将全县各乡镇(街道)法学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量化,纳入2017年度法治创建目标考核,并占一定权重。将全县34名政法综治专干向《政法在线》专刊投稿及采用情形进行量化,作为对其2017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树立精品意识,着力推进法学会“两翼”建设 
        (一)重在实用、凸显实效,打造法学会腾飞“左翼”。
        一是成立“法律专家顾问团”,护航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政法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法学会存在的价值所在。县法学会积极利用自身法律资源优势,依托律师事务所成立 “法律专家顾问团”。顾问团团长及副团长分别由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政法部门业务骨干和知名律师组成。顾问团本着免费咨询、优惠代理的原则开展各项法律服务工作。结合“法律进企业”活动,积极开展《工程建设法》《招投标法》《施工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定期开展“企业法律体检”活动,对企业签订的建筑合同、劳动合同等内容进行审查,及时指出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解决订立合同应注意的问题;积极开展“法律援助进企业”活动,深入企业、工地开展法律援助咨询活动,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法律困惑。“法律专家顾问团”自去年12月成立以来,先后深入20多家重点企业开展送法上门服务,为30多家企业开展“法律体检”,直接答复企业提出的各类涉法问题100余条,涉及法律法规200余条,进一步提升了全县依法治企水平,最大程度防范和降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法律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二是设立“法律专家服务站”,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群众无理上访、涉法涉诉上访一直是信访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去年11月,县法学会专程赴吉林省东辽县法学会学习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整合县域资源,设立法律专家人才库,从中聘请10名法律专家,在县信访接待大厅设立“法律专家服务站”,每天安排两名法律专家接访。法学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法律专家服务站”工作制度,设计并印制下发了5套接待流程,建立了代理、听证、解答、回访、化解机制。对于久拖不决的信访案件,“法律专家服务站”召开由法律专家主持的听证会,让参与各方充分发表意见,法律专家针对争议焦点提供法律意见并且制作处理意见书,由当事人双方签字。同时,法学会加大服务站建设力度,分别在水晶城、看守所等地设立了“法律专家服务站”,为各类群体提供不同的法律服务。因“法律专家服务站”具有中立性、权威性、便捷性、无偿性等特点,自去年11月成立以来,解决了群众身边诸多的法律难题,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余件,化解信访“骨头案”10起,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是多措并举以法治思维方式破解涉法难题。为破解行政执法难题,县法学会组织召开了全县行政执法专题研讨会,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交流探讨。还在全县行业协会中组织召开了建筑行业、运输行业、水晶产业等法治护航座谈会,帮助企业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劳动用工、合同违约、民间借贷等问题,帮助企业树立法律意识,提升依法治企的能力和水平。县法学会还组建了由政法系统业务人员、知名律师、学者组成的“法治讲师团”赴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机关、行业协会、县重点企业开展系列法治专题讲座。
        (二)拓展外宣渠道,聚焦政法生动实践,打造法学会腾飞“右翼”。   一是在《东海日报》开设《政法在线》专版。全方位、多角度深入挖掘全县政法工作的特色亮点。便捷、快速传播政法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及时跟进政法实时动态,全面展现政法战线成就与业绩。《政法在线》每周一版,自2016年8月起,截止目前,已经连续刊载20余版,专版分设理论研讨、典型经验、政法一线、政法动态、政法风采、以案释法等子栏目。《政法在线》创刊以来,全县政法各部门投送稿件600多篇,采纳并发表200余篇。刊载了《竭力化解矛盾纠纷 维护一方和谐稳定—记县司法局桃林司法所所长崔晓玲》、《涓涓细流润心田—记县法院“优秀女法官”陆大娟》、《扎根基层的“金牌调解员”老马》、《用阳光心灵守护青春年华—县检察院未检科工作纪实》等多篇有温度、接地气的先进典型事迹文章,向外界展示了政法机关的良好形象,宣传了政法生动实践。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
        二是在东海电视台开设《东海政法》专栏。该栏目紧紧围绕政法中心工作和重大主题活动,深入采访,从平民视角策划制作了《坚持打防管控整体推进 建设群众满意平安晶都》、《东海警方28小时速破特大珠宝盗窃案》等多组系列报道。自去年11月份以来,共编辑系列片8档,充分展示了全县政法系统取得的丰硕成果。
        三是不断创新宣传载体,丰富法治文化内涵。县法学会以创建省 “法治建设示范县”为契机,不断丰富法治宣传载体,除充分利用 “东海政法”、“政法在线”专题栏目外,还依托东海政法网站、东海县微平台、公共宣传栏、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文化墙等载体进行全方位法治宣传,同时将法治元素与地方文化品牌相融合,打造具有东海特色的法治版画、法治书场。将法治元素与版画艺术联姻,让青少年在创作版画的过程中,学习法律法规,以青少年的角度来理解法治精神;将法治元素与苏北琴书相结合,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培兰表演自己创作的《劝赌》《虐待老人法不容》《包公案》等的法治作品,打造东海特色的“法治书场”。为进一步提升政法系统新闻宣传报到水平,去年10月,县法学会邀请县新闻中心专业人员就新闻写作与新闻摄影,举办了全县政法系统新闻宣传骨干培训班。通过各项活动的扎实开展,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在全县营造了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氛围。
        三、同频共振,特色彰显 实现法学会质效 “三提升”。
        一是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提升群众“安全感”。县法学会通过组织法律专家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帮助培训社区工作者队伍、组织法学会会员开展扶贫帮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系列活动,助推社会治理法治化;运用法律手段推动惩治食品药品安全、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网络谣言、环境污染等违法犯罪活动,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是与政法工作同频共振,提升政法队伍“满意率”。 县法学会依托《政法在线》专版、东海电视台政法专栏,刊发、播放政法栏目,让人民群众真正见证政法机关公正执法的实践,通过宣传全县政法机关开展的忠诚教育活动,“三个至上”价值取向,报道政法队伍先进典型,展示了执法办案和服务群众的良好作风,促进提升了政法队伍战斗力。最大限度提升群众对政法队伍“满意率”。
        三是与法治东海同频共振,提升法治创建“满意度”。县法学会从维护民生、保障民利出发,充分发挥法学会在法治东海创建中的职能作用,通过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系列活动,为基层群众答疑解惑、排忧解难,帮助群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牵头召开多场法律专题座谈会,帮助行政执法单位、重点企业解决涉法难题。组织律师参与信访接待,为接访领导、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通过配合依法治县办开展“十佳行政执法标兵”、“法治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评选活动,发挥典型示范效应,树立队伍良好形象。通过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建成房山镇、温泉镇、李埝林场青松岭法治小广场等一批基层法宣阵地。最大限度提升了群众法治创建“满意度”。